夯实过程管理 深化内涵建设——徐汇区特殊教育课题中期论证会顺利举行

为进一步推进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夯实课题的研究过程,提升课题研究质量,2025年6月12日下午,在徐汇区董李凤美康健学校召开了区域三项特殊教育课题的中期论证会。 |
![]() |
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刘春玲教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特教教研员蔡蓓瑛老师、董李凤美康健学校校长叶朝晖老师以及徐汇区教育学院科研部方莺老师担任本次论证会的指导专家。 |
![]() |
首先是区级重点课题《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融合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中期论证。课题负责人徐汇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顾贝尔老师介绍,基于前期的文献研究、专家指导与理论学习,课题组发现融合教育应渗透在学校的整体工作中,评价导向上要扎实落在学生身上,进一步关注区域特教国改区工作重心和融合教育评价体系的结合点。课题组梳理过往47个学校的综合督导报告,形成了区域融合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为了提高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课题组将进一步扩大与督导室的合作,出台区域上位文件和指导意见,明确评价标准和工作流程。 |
专家组高度认可了本研究的中期项目成果,也提出在指标体系构建上,可以强化本土化表达,突出区域特色,量化评估内容,增强评估操作性。同时,课题组可拓展文献范围,对照国内外政策进一步稳定指标框架,并聚焦义务教育阶段,确保研究逻辑严谨、重点突出。 |
![]() |
随后,徐汇区教育学院特教教研员汪蔚兰老师就负责的《指向融合教育胜任力的小学深度教研的行动研究》进行了课题中期成果汇报。课题组在2024年至今完成了普通教师融合教育胜任力的文献研究、区域现状调研,形成了《指向融合教育胜任力提升的小学深度教研方案(初稿)》。在第一轮行动研究过程中,以求知小学为基地校,围绕“特殊学生情绪行为问题处理”主题开展五场次的系列化教研。第二轮行动研究又以东三小学为基地校,持续推进项目研究。 |
专家组表示,课题组在教研设计上,紧扣学生学习核心,主题生成路径清晰。教师的参与机制从推荐到自愿报名,兼顾了引导与自主性。活动方式也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具备实操性。与此同时,专家也指出教研模式中的具体流程与评价指标仍需细化,对传统与融合教研的差异对比可更鲜明,强化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性。 |
![]() |
最后,徐汇区董李凤美康健学校副校长张琴老师汇报了《培智学校“研修导管”四位一体研修机制的校本化实践探索》课题的中期研究成果。本研究以董校为例,选定教研组研修典型案例,将研究分为“诊断与设计”“实施与监控”“反馈与优化”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从“研”“修”“导”“管”四个方面提供工具,确定实施要点开展研究。在分析了现有研修导管相关机制的优势与不足后,构建出培智学校“研修导管”四位一体研修机制修模型图,修订部分工作制度,建立制度定期评估和更新机制。 |
专家组围绕课题中期推进情况展开研讨,建议课题组在成果呈现方面以表格清晰呈现问题,优化模型图表达,突出四要素逻辑关联。同时强调关注教师个体及教研组在研修过程中的成长收获,推动研究成果更具实操性与系统性。 |
![]() |
本次中期论证会议为徐汇区特殊教育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阶段性总结与精准指导。各课题组明确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与优化路径。在专家们高屋建瓴的指导意见下,各课题组表示将迅速调整研究策略,深挖研究内涵,确保课题研究取得更具影响力的成果。 |